小娃娃的內心戲

-你了解自己的害怕嗎

近日終於得空預約打COVID-19追加劑第四劑疫苗,預約到了一家看婦科+小兒科頗具規模的診所。打完疫苗後坐在診所的沙發椅上觀察休息時,看到坐在對面的媽媽和大約1-2歲間的小女娃,小女娃看似乖巧不哭鬧,也不在媽媽身上扭動。幾分鐘後,門診護理師喊了小娃的名字,媽媽抱著小娃往診間方向走去,護理師溫柔地請媽媽將小娃放在門外桌上的體重計上量體重。只見小娃一被放下馬上放聲大哭,討著要媽媽抱,所幸有成功量秤到體重後,小娃如願地回到媽媽懷中,止住了哭聲。過了一陣,護理師又喊了小娃的名字,這次是媽媽帶小娃進診間看診。雖然門已關上但還是可以聽到小娃突然地放聲大哭,過不久媽媽帶著掉了幾顆小豆豆的小娃出來回到我對面原本的位子上。再過一陣子,護理師要將單據拿給媽媽,小娃因為護理師的靠近又突然發聲大哭,護理師離開後又止住哭聲。

看到這一段過程,我不禁猜想小娃的內心戲。以她先前的經驗,來到這個地方常常會被打針,所以有了「穿綠色衣服的阿姨+媽媽把她放下」就是要準備打針的連結,所以當下能夠反映她焦慮、害怕、不安的情緒就是「哭」,先哭再說,媽媽會安慰她的。第一次量體重的被放下,大哭但沒打針,有點懵,但沒打針就好;第二次進診間的大哭,我猜測是醫生用聽診器時,小娃被迫面對醫生的害怕而哭,但依舊沒被打針(因為出診間時沒看到被打針的跡象,不然我想會哭更久),出來時似乎還是有點心有餘悸。第三次護理師的靠近,讓小娃的不安加劇,畢竟前面都沒有打針,這次應該就是了吧?! 所以單純的靠近就足以加深對打針的恐懼,直接放聲大哭,但也沒事發生,懵娃想這…沒事了嗎?! 不用打針了嗎? 不過還沒有離開這地方都不算數!

不禁讓我想到,我在面對這些不安、焦慮和害怕時,自己也是會腦補一些不一定會發生的事。例如:轉職前+面試時,如同大家該有的擔憂也都有過,例如:我這個年紀要離職嘛?會不會不好找工作? 我的工作領域跟這家公司好像不太一樣,對方願意給面試的機會嗎? 面試了好幾家,都說等通知,是不是我不夠好? 等等,沒有等到一個確定,心裡的大戰無法停歇。

關於工作,我會思考目前工作的地方與自己的需求或價值觀是否有讓我願意待下去的因素,在價值觀不同的公司或主管工作,對我是種煎熬,但也會考量目前經濟狀況,逐步準備3-6個月待職時的預備金,若能無縫接軌換新工作就更好。另外查人力銀行跟自己工作領域相關的職缺,相比較看看自己以目前的技能和待遇是否能順利找到新工作。如果有不足的地方看是否能加強一下,待遇若是差不多,也是可以去試試。也許自己人類圖的情緒中心空白,頭腦和邏輯中心有顏色,初期產生的不安和焦慮會被行動所安撫,且我是動了想要離開現在公司的念頭,不管是現在或過一段時間就是會離開的人,不會用離職來爭取加薪(以前真的有遇過這樣的同事,還真的成功了),除非剛好有適合或想要的轉調的工作機會,會考慮是否留下和試著爭取看看。

還有一種焦慮和不安,是體檢報告的結果。我想大家在體檢前會心知肚明自己平常的飲食、體重、運動、生活習慣等,都覺得是紅字應該不少,等報告出來後,怕因為紅字要限制飲食、增加運動量或吃藥等,又怕別人有意無意的小玩笑,還有最怕聽到壞消息!

說真的我對健康檢查這件事情,其實抗拒很久了,以前在小公司且非人事單位,不知道公司要提供勞工健康檢查;某年男友跟我說一起去健康檢查,我也是一直拖到不行才去,也還好當時狀況雖有紅字,但稍微改善即可,之後我也是能逃避就逃避;後來我應該慶幸轉職後的公司有提供勞工健康檢查,讓我可以提早針對我的血糖做治療和追蹤。雖然當下會覺得自己平常飲食也不常太過量,但眼下就是有需要治療和追蹤,只能面對。後來再轉念想,如果之後想要遊山玩水,出國旅遊,卻因為突然因為血糖問題而出現其他的疾病,就只能乾瞪眼看別人出遊,自己有多嘔呢!且目前的退休後的餘命也還挺長的(且不說意外狀況),如果自己不好好關心自己的健康,之後可能要長期躺床,想來也是一種痛苦,這種先甘後苦,一切都會只怪沒有「早知道」,但真的是千金難買早知道嗎? 自己的逃避不面對,又能怪誰呢? 想想我還是好好的再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飲食和多運動吧! 健康只能靠自己,沒辦法靠別人。

焦慮、不安或害怕不見得是壞情緒,若能好好爬梳找出自己焦慮、不安或害怕的原因,除了能多了解一點自己,有些事情也是可以變成向前的一種動力,而不是變成一個自卑或自我討厭的深淵。